一直以為所謂的部落唱腔就是要有”原味”,和西洋美聲是不一樣的。直到這堂課~東華大學彭翠萍教授的合唱指導課,才矯正了以往的錯誤認知。
合唱原來是要這樣教的,唱前得先放鬆~聳肩或伸展,想像自己是棵玉樹臨風的大樹~腰桿挺直,練習深呼吸~不可聳肩、類似打哈欠及嘆息的感覺,多做打唇練習腹式呼吸推氣極尋找共鳴點……然後再做發聲練習。原來唱個歌前要做這麼多的準備功夫,才不會傷到喉嚨及聲帶,彭教授說”身為音樂教師,你有義務及責任教孩子正確的發音方式以保護孩子的發聲器官。”
一直以為所謂的部落唱腔就是要有”原味”,和西洋美聲是不一樣的。直到這堂課~東華大學彭翠萍教授的合唱指導課,才矯正了以往的錯誤認知。
合唱原來是要這樣教的,唱前得先放鬆~聳肩或伸展,想像自己是棵玉樹臨風的大樹~腰桿挺直,練習深呼吸~不可聳肩、類似打哈欠及嘆息的感覺,多做打唇練習腹式呼吸推氣極尋找共鳴點……然後再做發聲練習。原來唱個歌前要做這麼多的準備功夫,才不會傷到喉嚨及聲帶,彭教授說”身為音樂教師,你有義務及責任教孩子正確的發音方式以保護孩子的發聲器官。”
別看洪大師長得這麼壯,教起陶藝來可不含糊,每一個步驟講得、更示範得清清楚楚的。經驗老到如他,將捏陶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錯誤,一再苦口婆心的提醒我們。
聽得容易,親手做的時候,是如何也想不起來剛才大師的交代~陶土不能搓揉太久,易乾裂;用手拍打陶板時,力道要均勻,由中心點順著圓向外擴散……。連續兩個週三下午,我們就待在洪甗藝坊把玩著手中的土,做咖啡杯組和可愛的小容器,不管我們做得好不好,大師總會拿起你的作品捏個兩三下,說”嗯!你捏得很有味道喔!”給人無比的信心。
老實說,這次上海之旅給密子最大的震撼是~如果在上海,我準被淘汰的。
以前一直堅信”悅讀”這件事,因為自己求學過程是在恍恍惚惚中度過的,對於喜歡閱讀的同學總有一份好感,常見他們不慌不忙,考試前看報紙悠閒得很,結果考出來的成績不錯耶!後來,當上了老師,就特別希望孩子喜歡閱讀-那是童年的缺憾(其實是自己沒慧根)。
這回要放下15個小皮蛋 請假到上海參訪 內心是很掙扎的
但五天緊湊行程下來 讓小妹視野大開
可能是在原民部落小班小校待久了 不知不覺與教學專業愈離愈遠
自己都快成孩子保母了~ 剪頭髮 洗頭蝨 買衣服 帶孩子運動
關心他是否因為父母喝醉而沒飯吃……
要看就要看最好的 感謝天下的安排 讓我從睡夢中醒來
一堂好的語文課 ~ 目標清楚 節奏流暢而條理分明 透過具體操作不斷練習來理解課文 在美聲朗讀中感受作者心意 概括摘要複述提問能力的培養 全在一節課裡頭被看見
老師的指導語清楚 要求也協助孩子說出完整的話 字詞教學含在課文理解中 不斷回到課文裡頭去找線索
其實老師已經不斷的在向孩子示範或提醒或讓孩子練習閱讀策略及做好自我理解監控 ~ 重讀 從上下文推測 質疑推論……
密集的觀課 從黃埔新實驗小學 上海小學 到大寧國際小學 剛開始被上課的節奏快內容多嚇到了
後來第二堂 第三堂 逐漸習慣 彷彿自己也融入其中
三堂的公開示範課 老師的教學 師生的互動 幾乎是讓人找不到空隙的 怎麼做的?
原來事前的備課工夫做的扎實 ~ 老師需要共同備課 二次調整備課 孩子回家一定得做預習功課
陳娟娟老師認為 備課做不好 對學生不了解 上課往往事倍功半 的確
上海對於教育的積極努力 ~ 教師分級制 研習規劃 課室觀察模式 師徒制……讓我既震驚又心虛
校長需由教學超過10年的中高年教師(中級)教師擔任 具備課程規劃能力 每週還需授課1~3堂
一名特級教師需經過15年的磨練 教學經驗豐富 難怪說話字字精準 讓人尊敬
或許我們沒有那種環境 ~ 單純分科教學 學生素質較均一
但是 我們依然可以努力 ~ 備課 上課(觀課) 評課 開放心胸 參與討論 透過不斷省思來改變
根據本校孩子的特質 簡單課前預習(自我理解監控) 課文結構摘要 複述練習 是可以做的
至於分享部份 將所拍攝上海國際小學四年級語文課 ~ 揚州茶館 除刪掉一小部份 其餘如實呈現 就當作觀課吧 整整一堂課40分鐘 他們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 說的 不如影片來的真實
台灣教育有自己的優勢 ~ 自由 善良 有創意 吸取別人好經驗 轉化作適合自己及孩子的教學能力 你想要教給孩子什麼? 為什麼要教? 怎麼教? 要教到什麼程度?
跨出第一步 嘗試就對了 共勉之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包含三個區塊-教學觀察、檔案製作、專業成長。
參加了初階認證及實際操作,大概了解教專是怎麼一回事,看過榮興老師的教學,更清楚如何做到面面俱到。聽了三天的研習,每位講師都竭盡所能,傳授他所知道或經歷過的一切,我的腦袋快爆炸了。
三年級以前是從閱讀中習得大量的字詞;四年級以後則是從閱讀中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識字能力和閱讀理解是相輔相成,讓閱讀更流暢。
美玲老師清楚說明且示範了理解監控的策略過程及運用,好用也容易做,在此分享給大家。所謂理解監控就是只在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者對自己理解狀況的自我評估與策略運用。
我喜歡聊天-尤其是這樣的方式。
下午,坐在自然教室裡。先聽光臨主任介紹學校的友善動物小學、溪流生態,還有其他已做或想做的東西,當然不是講給我們聽,是說給後面兩位特別來賓聽的,他們是我們的鄰居「兆豐農場」的陳場長和方醫師(獸醫)。
課程排的緊湊,卻是我們參加過感到心情最愉悅的研習-從宋老師、郭老師夫妻倆、安排講師及工作人員所散發出來的真誠和熱情,讓我們度過美好又充實的兩天。
身為農家子弟,對於阿寶農師所言極能感同身受,童年往事一幕幕浮現腦海-彷彿看到了結實累累的花生、聞到了熟悉的稻香……身為農夫,若是老實安份、承襲父業精神,秉持著對土地的愛並不會讓農民感到自卑,而是永遠得承受著無比沉重的生活壓力,父親得靠農閒之餘作水泥工、母親得勤奮賣菜才勉強可以扶養五個孩子,「還好,生了五個孩子,不然田裡的事忙不完。」這是母親常說的一句話。從育苗插秧起,似乎每個假日都是在水田裡度過,永遠拔不完的草……直到大學離開花蓮,泥巴的味道愈來愈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