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為所謂的部落唱腔就是要有原味,和西洋美聲是不一樣的。直到這堂課~東華大學彭翠萍教授的合唱指導課,才矯正了以往的錯誤認知。

        合唱原來是要這樣教的,唱前得先放鬆~聳肩或伸展,想像自己是棵玉樹臨風的大樹~腰桿挺直,練習深呼吸~不可聳肩、類似打哈欠及嘆息的感覺,多做打唇練習腹式呼吸推氣極尋找共鳴點……然後再做發聲練習。原來唱個歌前要做這麼多的準備功夫,才不會傷到喉嚨及聲帶,彭教授說身為音樂教師,你有義務及責任教孩子正確的發音方式以保護孩子的發聲器官。

        至於合唱發聲方式會產生分歧的看法,大多是指原住民歌曲部分,到底西洋美聲是否能融入部落唱腔裏頭?還是要堅持傳統的自然、樸素、流暢的部落唱腔呢?教授認為其實原住民也沒有所謂的特別傳統唱腔,而因時代變遷、部落轉型加上現代各種音樂的刺激,原住民歌謠登上舞台難免到美聲唱法的影響,如果能充分掌握原住民的語言,再加上美聲唱法技巧,反而能將原住民歌謠唱得更有味道,最重要的是美聲唱法能保護孩子的聲音。

        人聲是最天然的樂器,沒用正確的方法使用,它也會故障。就連平時講話也要注意,如何不讓聲音沙啞、喉嚨長繭,去參加合唱團吧!

20131102部落唱腔V.S.西洋美聲20131102美聲唱法 (1)20131102美聲唱法 (2)20131102美聲唱法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支亞干溪畔的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