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猶記兒時,每年端午之前,母親砍下屋後種植的香蕉樹,將香蕉皮一片片剝開,我們就拿著貼湯匙順著紋路走向努力刮下內層瓣膜,留下外層較有韌性的纖維皮,而後曝曬於陽光下,待乾對折後綁起並剝絲用來綁粽子,香蕉除了『食用』目的外,還有『實用』價值 


       隨著東華大學 徐秀菊 老師的腳步到東海岸豐濱鄉新社村的噶瑪蘭族工藝之家,我見識到香蕉絲曾在噶瑪蘭族生活裡的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噶瑪蘭族與其他原住民族一樣,也有傳統的編織技藝,但使用的材料截然不同,噶瑪蘭族的編織材料是香蕉絲,就是大家經常在吃的那種香蕉,把香蕉樹砍下後,剝皮裁成條狀、刮絲,浸泡在水中大約兩天,放在太陽下曬乾才可以開始抽絲分線及染色,再拿來做為編織的材料。光是砍樹抽絲的工作就已經非常累人了,更不必說還要坐在地上辛苦編織,部落裡現在幾乎沒有年輕人在做這個傳統香蕉絲編織的工作,只剩七、八個年紀較大的婦女還會,其中年紀最輕的也已經五十多歲。


       以前在部落裡,沒有繩索、布料,但種植很多香蕉,組先因此就地取材利用香蕉樹抽絲做為材料,編製成布袋、背袋和衣物來使用,這是大自然提供的天然環保材料。據說香蕉絲製作的衣服,在夏天穿起來很涼快,又可以當成雨衣,香蕉絲布袋也很耐用。傳統的香蕉絲編織作業是坐在地上,雙腳雙手併用操作簡單的編織器具,因為雙腳要用力撐,腰部也要用力挺,不習慣的人做久了,腳會抽筋,腰也會酸痛得挺不直,既耗時又費力,現在改用立式桌上型編織機,讓編織工作較為輕鬆,說是輕鬆,做一件衣服來說,從砍樹、抽絲到編織好大約需要23個月,需要極大耐心。


       香蕉絲工藝講究細緻手工,撫摸著一條條如線般的香蕉絲,心中升起無比的敬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支亞干溪畔的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