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日晨讀、說故事、自由發表分享、也規定孩子回家閱讀二十分鐘,喜歡閱讀的、或家長重視的孩子每日都會至少進行半小時的閱讀活動,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進,但畢竟這樣的孩子不到班上的一半,於是我改變了策略。


        我到圖書室借來共讀書籍,先從繪本入手,我選擇了的小魯的第一條魚-故事敘述亨利爺爺指導小男孩釣魚,興奮釣上來第一條魚,卻遭受旁人指責他虐待動物,於是小男孩面臨兩難的抉擇-放生或宰殺衝突的觀點非常適合討論,我很想聽聽孩子們的想法。先請孩子們閱讀過一遍後,練習摘錄故事重點,並輪流上台作口頭報告,終於做到了 洪蘭 教授期許的-讓孩子每天上台說話,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平日與人溝通或將來求職時,這項能力少不得。


        初試啼聲,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夠清楚簡單的陳述故事大綱,其餘的不是內容不完整就是加上太多自己的想像(我還沒要他們改編故事呢!),親耳聽著他們把故事讀完,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卻不同,唯一確定的是他們都知道故事是如何開始的。接著我們大家一起分組輪念這本書,並兩頁一個段落要孩子們告訴我重點為何,我再加以解釋和統整。


         共同看完了整個故事,請孩子們先提出他們所有想到的問題考考同學,因為可以加分,所以他們的反應非常熱烈。最後我提出幾個問題請他們發表一下想法,如:海邊餐廳的用餐者對於小男孩虐待指控有無道理?如果你是這個小男孩你會怎麼處理你的第一條魚?孩子們的回答妙極了!禹辰認為用餐客人自己就在享用海產、怎麼能夠去批評小男孩呢?皓天說,如果是他釣到了魚,特別強調是一條母的魚,他會帶回家先養,等她生了小魚,再吃了這條母魚,這樣他永遠都有魚可以吃啦!童言童語有時候也頗有智慧的。


        明天再繼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支亞干溪畔的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